close

  
  罵駕橋附近已沒有橋。張可 攝
  “孝順里” 是一條非常窄短的巷子。張 可 攝
  大報恩寺遺址上已建起一座塔。宋 嶠 攝
  長江路附近的石婆婆庵。張可 攝
 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,南京也有一些地名與“母親”有關,或者是因為兒子孝敬母親,或者是因為母親為了兒子討要公道,留下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。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南京市地名委員會等文史機構的專家,來講解南京歷史上“母親典故”。
  揚子晚報記者 柳揚 張可
  罵駕橋:
  母親為了兒子怒罵朱元璋
  南京長樂路秦淮區少年宮附近,有個有趣的地名叫做“罵駕橋”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“罵駕橋”現在是一片居民小區,一幢幢居民樓上標著“罵駕橋××號”,但周圍並沒有橋。聽到“罵駕橋”這三個字,就可以想象這個地名背後應該有一段有趣的故事。是什麼人如此膽大,敢開口罵皇上?故事的主角是個破衣爛衫的要飯老婦,而被她罵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。
  傳說當年還是吳王的朱元璋,和陳友諒交戰於鄱陽湖。混戰中,朱元璋被圍困,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,與朱元璋長得很像的大將韓成挺身而出,喬裝成朱元璋的樣子替他投降。朱元璋感動地問韓成有什麼後事交代,韓成大義凜然,“臣一生為國,豈復念家。”說完,韓成便對著敵軍大呼,稱自己願投河自盡,只求放了部下。陳軍以為是朱元璋,便答應了。韓成剛一投河,敵軍便紛紛下河打撈屍體。趁著混亂,朱元璋逃出重圍獲救,最終打敗陳友諒部隊取得勝利。
  朱元璋成功登基後,分封功臣卻忘記了有救命之恩的部將韓成。可憐韓成的老母親,無依無揮鋅科蛺治O氳蕉擁牟宜籃橢煸暗耐鞲閡澹副床灰選R惶歟誄そ返囊蛔派希贛黽酥煸暗嚙羌藎鬩種撇蛔》吲駒誶磐吠綽鈧煸啊V煸疤秸庖幌埃肫鷙傻撓⒂掠脛藝輳⒓聰陸蝸蚝概庾錚謔親販夂晌哐艉睿菇附詠使⑶榭畲V鋇礁哐艉罡ǔ桑潘禿富丶搖4喲耍哐艉罡詰南鎰泳捅懷莆蟻鎩6蹦旰概庵煸笆保Φ哪親牛捅懷莆寺羆萸擰�
  另一傳說就是明代有一個叫做田德顢的人,傳說此人因為名字諧音為“填得滿”,被朱元璋抓來扔進了燕雀湖。後來,田德顢的母親站在一座橋上大罵皇帝,也就是大罵聖駕,這裡就得名為“罵駕橋”。
  孝順里:
  為了褒揚不孝子洗心革面
  一句“清官難斷家務事”,道出了家長里短的複雜,其中是非,就是清廉的官員也很難辨別。清末時,一位南京“市長”,就敢“冒大不韙”。他盡心教化,親自出面讓一個臭名昭著的不孝子痛改前非,轉變成一個孝順的孩子。故事發生的地方,就在中華門附近的孝順里。
  “孝順里”是一條非常窄短的巷子,大部分地圖都沒有錄入。它位於中華門城堡的西北方,南接謝公祠,北抵殷高巷。記者看到,小巷子內部逼仄,周圍都是老房子。小巷的得名來源於一個故事。南京市地名委員會的譚老師告訴記者,清末這裡有一非常不孝的兒子,對待老母親很差,臭名街坊鄰裡無人不知。江寧知府李璋煜得知此事,親自介入。不知李璋煜用了什麼巧妙辦法,讓這個兒子,懂得綱常人倫的道理,還是“市長”親自處理平民家務事,而產生的震懾和輿論壓力。兒子洗心革面,來了個180度轉身,變得對母親非常孝順。周圍居民為了紀念這件事,把這條這家人住的小巷命名為“孝順里”。
  李璋煜是留名史書的人物,他生於公元1784年卒於1857年,山東人,多在地方上任職,善於“打黑除惡”。當時南京楊公井一帶治安很差,李璋煜召上元縣官嚴加訓斥,並限期扭轉局面。不久情況好轉,於是親自將一條路改名為太平路,後演變為今天的太平北路、太平南路。
  與此相關的地名還有仁孝里和孝子坊。大行宮的東南面,有一條名叫“仁孝里”的東西向小巷。它東聯長白街,西接二條巷,長約300多米。譚老師介紹,也是因為清代,這裡住了一位名叫趙拱振的大孝子而得名。不過趙拱振的生卒事跡已經失考,但這條小巷成為他一片孝心的見證。
  在老門西鳴羊街的東側,有一條小巷,名叫學智坊,這是它的新名字。地名專家介紹,1950年之前,它名叫“孝子坊”,但名稱起源,文史資料沒有記載。但專家認為孝子坊與孝順里,可能來源於同一個故事。
  大報恩寺:
  明成祖朱棣為報母恩而建
  南京正在修建大報恩寺遺址公園,大報恩寺遺址位於南京市古長乾里地區,這裡是2500年前范蠡築越城,開啟南京建城史的地方。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斥巨資修建的,朱棣自己撰寫的碑文中說,修建此寺是為報太祖皇帝和生母馬皇后的“罔極大恩”。
  朱棣的生母史學界主要有幾種說法:第一種是馬皇后;第二種是達妃;第三種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的第三福晉,朱棣則是元順帝的遺腹子;第四種是碽妃,這個普通妃嬪因觸怒朱元璋,被以殘酷的“鐵裙”刑折磨而死。
  比較普遍的說法是第四種:朱棣生母是碽妃。朱棣之所以隱瞞此事,是因為作為庶出的兒子,他沒有資格繼承朱元璋的皇位,但他卻通過“靖難之役”奪取了最高權力,因此他才要偽造身世,標榜“嫡出”身份。不過,為了攫取權力而不認生母的朱棣,內心難免愧疚,大報恩寺塔很可能報的是生母之恩。
  石婆婆庵:
  紀念乳娘救命之舉
  在南京長江路附近,有一條名叫石婆婆庵的小路。目前街巷被拓寬過,比較寬敞。事實上,在南京很多地方都有關於石婆婆相關的地名。除了長江路附近的石婆婆庵,還有進香河路的石婆婆巷,紅花街道的石婆廟以及六合竹鎮的石婆村。
  這些地名,無疑都是在紀念石婆婆,那麼石婆婆究竟為何人?據史料記載,石婆婆,原名芮娘,是明代洪武年間禮部尚書陳迪家的乳娘。朱棣奪取皇位以後,陳迪全家只有五個月大的七子陳珠被芮娘匿藏而得救,其餘人全部遇難。芮娘帶著陳珠來到山東鄒縣,並將他撫養長大。芮娘的義舉受到百姓的尊崇,她去世後,百姓把她視為弱小兒童的恩祖,辟邪送吉的慈神。明末在芮娘留居過的南京定淮門、鄒縣西雙村、蓬萊縣石島村,都曾立起了石婆婆的雕像表示對她的尊敬和愛戴。
  一些地方還有認石婆婆為乾娘的習俗,如果孩子生得嬌弱,母親往往就抱著孩子來到石婆婆像前,上供磕頭,認石婆婆為乾娘。據說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健康。
  子母洲:
  小島追隨“母親”江心洲
  子母洲是長江中一個無人小島,位於江心洲上游8公里處,把江水分為南北兩道,同樣是南邊的窄、北邊寬,面積約為0.5平方公里,是1949年才在江面上出現的。名曰“子母洲”,但來源地名檔案中沒有記載。專家猜測,可能是子母洲面積略小,“追隨”在江中大洲江心洲身後,向下游奔騰而去,而被當地居民約定俗成的一種叫法。
  【文學典故】
  “鳳毛麟角”來歷:
  南朝皇帝劉駿誇“祭母文”寫得好
  “鳳毛麟角”這個詞語,盡人皆知,用來形容稀世才學、人才。它出自南朝劉駿皇帝之口,也就是誕生於南京,用以評價一篇感人的“祭母文”,劉子鸞是宋孝武帝第八子,為殷淑儀所生,由於母親受到寵愛,他從小就被封王、封官,並配以幕僚。智囊團中有一人名為謝超宗,是著名文學家謝靈運的孫子。殷淑儀去世後,謝超宗替小主寫了一篇洡文,以表達子鸞對母親生前功德的贊頌,同時寄托以哀思。孝武帝讀到此文後,為文采所打動,評價道“超宗殊有鳳毛,靈運復出!”後人將《北史·文苑傳序》“學者如牛毛,成者如麟角”中“麟角”結合起來,這就是鳳毛麟角的來源。
  不過美好的成語背後,是一對苦命的母子。由於殷淑儀生前為皇帝專寵,子鸞也備受寵愛,異母哥哥子業非常嫉恨這對母子。子業即位後展開報複,供奉殷淑儀的寺廟被毀,墳墓被刨。年僅10歲的子鸞被哥哥罷官、賜死,臨死前子鸞說出一句千古箴言:“不幸生在帝王家!”
  兩首寫母親的古詩
  王安石的文學佳作中,有一首《十五》:“將母邗溝上,留家白邗陰。月明聞杜宇,南北總關心。這是一首描寫母愛的古詩,大意是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,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,雖然南北相隔,但是仍然深深牽掛。今人無法考證此詩是王安石在何地所作,但史料記載,公元1063年,王安石因為媽媽生病,辭官回南京守喪。兩年後,王安石被重新起用,前往開封,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。
  清代詩人黃仲則是黃庭堅的後人,他的童年一直生活在南京高淳,4歲時父親去世,一直為母親撫養。後來他作了一首《別老母》以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。此詩為“搴幃拜母河梁去,白髮愁看淚眼枯。慘慘柴門風雪夜,此時有子不如無。”詩既寫了老母心中難以名狀的哀怨和悲愴,也十分真切地抒寫出詩人內心無法抑制的內疚。  (原標題:你知道“罵駕橋”、“鳳毛麟角”的由來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o95xoxf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